“社区介绍我到服装厂来上班,丈夫在物业公司管理工作,在家门口每个人都能挣到多元。”谈起现在的生活,家住天柱县联山街道幸福社区居民姜红春高兴地说。
在联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像姜红春这样有稳定就业增收的搬迁群众有很多。作为全省集中安置搬迁群众2万人以上的安置点之一,联山安置点共有搬迁户户人。为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创收,联山街道组建了职业农民服务队、宴席承办服务队、建筑施工服务队、家政家务服务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四支队伍”成员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
今年以来,天柱县创新多种方式,在搬迁安置点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就业创业孵化园,组建就业专班,建成平方米就业服务大厅,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运用数智化管理,在搬迁安置点推广使用“智能就业APP”,实现“指尖上就业创业”。目前,“智能就业APP”累计访问浏览量达余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搬迁后续扶持最关键的就是就业。今年以来,我省坚持把促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放在首位,省生态移民局、省人社厅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持续做好搬迁劳动力就业帮扶。并采取加大劳务输出、跟踪监测、技能培训、专项帮扶留守劳动力、引进适合搬迁群众特点企业等各种措施,全力抓好稳岗就业工作。
寒冬已至,但位于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的飞凤社区“微工厂”玉屏友联手袋加工厂车间内却是一片忙碌景象。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
说到楼下开办的“微工厂”,最高兴的莫过于在这里居住的搬迁户。“来这里工作半个多月了,最开始不熟悉比较慢,一天下来也只能做几百个,现在熟悉了一天能做0多个,3分钱一个,一天下来也能挣40多元。”搬迁群众李继芬说,家里有两个小孩需要照顾,加之爱人生病身边又离不开人,所以想出去挣钱却离不开。现在这里开办了这个厂,没有时间限制很自由,很适合她们这种想挣钱又要照顾家庭的人群。
为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玉屏皂角坪街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引进了“微工厂”,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我们引进扶贫微工厂,以更好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收入有保障,幸福感得到增强。”玉屏皂角坪街道经发办负责人吴培宽说。
“十四五”时期,贵州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质量,多措并举确保稳岗就业,实现就业扶持体系多样化,持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水平,因地制宜统筹谋划一批产业项目,建立健全适合搬迁劳动力特点的产业体系,打造形成地方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提供保障。
截至11月底,贵州有搬迁劳动力家庭41.38万户99.24万人,已就业41.38万户93.25万人,占搬迁劳动力总数93.96%,其中县内就业39.60万人,占42.47%;县外省内就业11.50万人,占12.33%;省外就业42.15万人,占45.2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编辑吴传娟
编审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