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反映贵州省的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显著成就和感人故事,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生动展示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
4月中旬起,贵州日报组织多路记者,深入到贵州省41个革命老区县和“七星关—威宁、水城—盘州、兴义—兴仁、黎平—榕江、碧江—松桃、仁怀—赤水、独山—荔波”等黔边经济带,践行“四力”,“走街串巷”,通过行进式采访,运用图文、视频等融媒体报道,在“黔行记·老区新颜”和“黔行记·沿边新貌”两个栏目中,向读者讲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事例。
4月18日,记者走进革命老区万山区的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在这里的“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小康孵化空间看到,人工智能培育师安永军移动鼠标、敲打键盘,在电脑上忙着操作数据标注工作。
今年28岁的安永军,老家在思南县青杠坡镇蒿枝门村。过去,他和家人挤在一个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日子过得拮据。
年,安永军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思南县一家公司上班,由于工资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半年后他辞去工作,又到铜仁找了一份销售工作,但没干多久又选择辞职。
年6月,安永军一家住进万山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旺家社区。然而,搬进新家时,他正处于待业状态,一时间,他内心有些迷茫。
在旺家社区,还有一些搬迁群众也存在就业的需求。
民有所盼,政有所应。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旺家社区着手兴建小康微工厂,引进多家企业入驻,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近上班。社区引进的“AI豆计划”人工智能小康项目,并成立铜仁旺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得益于此,安永军成为“AI豆计划”的一名人工智能培育师。“虽然我从未接触过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但我有工科专业基础,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工作。”
安永军说,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道路场景进行障碍物标注,所标注的数据将应用于无人驾驶。
经过近3年的锻炼,安永军对数据标注越发熟练准确,还成为一名培训讲师,对新同事进行培训指导。
“现在平均每月工资近元,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让我很满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安永军还购买了车、房,日子过得越发红火。
“目前,我们有80余名员工,大部分都是搬迁群众,工作半年以上的员工每月平均工资能达多元,预计今年能完成万元订单。”铜仁旺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经理白松说,在“AI豆计划”人工智能小康项目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搬迁群众有了新职业,成为人工智能培育师,兼顾家庭的同时,获得事业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阳
编辑王小婷
二审何涛
三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