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江县依托肉牛养殖基础,率先在平原镇坳田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通过不断累计经验,积极探索创建了以“种草养牛”为主的“小规模、大群体、分户养、集中销”的“坳田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截至目前,全村种植高产饲草余亩,养殖户达余户,存栏达余头,年产值达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党建引领,把好“坳田模式”方向盘
坳田村党支部聚焦建强基层党组织,围绕强化政治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增强支部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全面领导,把准“坳田模式”的方向盘。一是双向培养强化政治功能。通过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手,做到党员、村干部人人掌握养牛技术,至少领办创办1个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联系带动1户以上农户增收致富,着力打造更多“牛党员”“牛干部”。二是交叉任职强化管理功能。推行村党支部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交叉任职,党员、村干部同时担任合作社管理人员,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帮助协调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村“两委”班子率先带头入股,整合各方资金,集中建设圈舍,发展肉牛产业,带动群众投身肉牛养殖。三是党建引领强化服务功能。党支部和合作社干部深入开展走进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的“两走进”活动,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传帮带”作用,通过代购代售、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帮助群众解决肉牛购买技巧不成熟、饲养技术不精准等问题,把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带动群众发展肉牛产业。
因地制宜,筑牢“坳田模式”压舱石
结合坳田村发展实际,在党支部引领下,以发展“肉牛+饲草”为主线,坚持不让一户农户掉队的原则,突显”坳田模式“大后排。一是突出肉牛养殖小规模。结合劳动力实际情况,按照每户养牛1至10头不等,实现年出栏可3至30头、年收入2万至20万元不等的散户养殖模式,既解决了肉牛养殖投入成本高、资金量大、融资难问题,又解决了疫病防治、环境卫生、生产成本等实际问题,达到了“小而精”的养殖效果。二是积极打造家庭农场。通过打造建立家庭农场,由农户自己参与经营管理,做到精心饲养,悉心照料,用心发展,并依托自身劳动力和资金规模,整合在家劳动力资源,稳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到生态承载力不超标,饲养资源不匮乏,促进供养平衡。三是创新规划“五统一”。按照“统一建圈、统一购牛、统一饲养、统一销售、统一核算”的“五统一”模式,采取“1+1+N”的具体协作措施,通过“”利益联结方式分红,促进强村富民。目前,坳田村已基本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牛,户户不下六七头”的良好局面,肉牛养殖已占到全村畜牧产业比重的75%。
优化机制,提升“坳田模式”驱动力
为破解资金难题、技术难题、销售难题,坳田村立足实际,优化机制,发动“坳田模式”的涡轮机。一是整合发展资源。以坳田为中心,联合临近村(社区)形成“六村联建、共同发展”格局,通过集中连片规划种植饲草,与饲草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在解决了种草农户销路问题的同时,又带动了坳田养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种草-喂牛-粪便-种草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提升种草养牛承载力的同时,带动其他村(社区)“乘”牛发展,分享发展红利。目前,带动农户发展高产饲草余亩,建设日生产能力30吨的饲草加工厂1个,带动建立养殖小区2个,发展家庭牧场11个,养殖户户。二是强化经验推广。坚持“线上+线下”构建技术服务,线上建立网络工作群,将技术培训站点建在移动端,实现技术共享。线下通过园区邀请、电话咨询等方式扩大技术覆盖面。建立技术服务团队,坳田村养殖实训基地与铜仁职院农学院深入开展共建合作,签订合作战略协议,为养殖户搭建技术实训平台,截至目前,已培养“牛专家”9名,培训养殖户余人次。三是开辟多边市场。充分发挥“牛经纪人”的作用,实行统一登记、管理、培训、培养,为养殖户做好供销一体化服务。依托毗邻凤岗、务川、绥阳、复兴交易市场和杭瑞高速过境临镇煎茶等地理优势,通过定点销售、定时销售、预定销售等方式,打造坳田生态牛品牌,拓宽了市场渠道。
今年7月,坳田村顺利入围成为全省5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一,当前正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德江县坳田村将会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示范。
来源:铜仁市乡村振兴局
编辑江佳佳
编审文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