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⑩
她30多年如一日
从书本到课堂、从课堂到田间
再从田间回归课本
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课程讲得绘声绘色
主讲的“园林植物识别技术”
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今天我们
走近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顾昌华
一起听听她的感人故事
↓↓↓
献身职教的“菇仙姑”
——记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顾昌华
“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日前,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顾昌华榜上有名,面对记者的采访邀约,顾昌华第一句话却是这样说的。
了解顾昌华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话她已不是第一次说起。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开始了对顾昌华的采访。
专业教学有虔心
年7月,时年22岁的顾昌华从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进入当时的铜仁中等农业学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任教。“当时,班上的学生年龄比我小不了多少,甚至还有年龄比我大一点的。”顾昌华坦言当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自己压力很大。
“在课堂上,人要精神,更要把课讲好。”顾昌华把自己在讲台上的角色看得很重。多年来,通过认真研究理论知识,再加以反复实践,她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生产技术、园林植物识别技术等在学生们眼中颇为枯燥的专业课讲解得妙趣横生,园林植物识别技术这门课还入选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为了讲好课,顾昌华一边认真钻研教材,一边密切接触学生,带着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教学。“看到顾老师让一株株病恹恹的玉米、葡萄起死回生时,我改变了对自己专业的看法。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我对农业的信心更足了。”顾昌华的学生徐松说。
在打造园林植物识别技术这门精品课时,顾昌华在授课方法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她在学科设置上打破传统体系,按照项目任务形式开展教学,又把课搬到实践基地里。重构后的课程理论学习占比降低了,实训课时得到了延长,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学生普遍反映掌握知识点更轻松了。
“某种程度上,顾老师提出的教学理念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把职校办到产业园区、把工厂搬进课堂,她带的团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政水说。
科研育人有担当
在学校,顾昌华有一个美称:“菇仙姑”,说起这个称呼,就不能不提及她和食用菌的缘分。自小在武陵山区长大的顾昌华对食用菌可谓情有独钟,她带领科研团队在食用菌良种引进、选育、驯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
“学院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能从校级重点专业发展成现在的国家骨干重点专业,主要是因为有顾老师带领。”顾昌华领导的食用菌生产技术科技服务团队成员张志昌说。
“搞科研不能单打独斗,而要发挥团队的协同创新精神。”这是顾昌华一直秉持的信条。在她的引领下,食用菌生产技术科技服务团队的很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研究骨干。
在国家财政支持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建起了面积约平方米,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食用菌菌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向全市农民提供平菇、香菇、草菇、黑木耳和竹荪等优良菌种,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顾昌华也被聘为铜仁市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如今,顾昌华和她的团队不仅与铜仁市下属的印江县、玉屏县和万山区等地开展食用菌科技合作,还为一些地方编制食用菌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
因为长年在野外奔波,顾昌华患上了关节炎和颈椎病,但她丝毫不以为意,“看到团队成长了,学生们更自信了,老百姓增收了,再痛再苦再累也值得”。
服务社会有作为
“顾教授,您哪天有空来我的葡萄园看看?好像有点不对劲,是不是老毛病复发了?”
“顾老师,我家的菌棒出了点小问题,一直找不到症结,看来只能求助于您了!”
……
诸如此类的求助,顾昌华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菌菇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