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杜强,从年开始,连续3年被派驻思南县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主要从事相关水产养殖和生态渔业相关的科研推广工作。 初到思南,他就走访塘头、鹦鹉溪、邵家桥和大坝场等乡镇,了解到乌江流域沿岸网箱拆除后,渔民及农户都非常支持生态渔业产业,希望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通过技术支持,促进当地生态渔业产业发展。
杜强(右一)。
杜强协调帮助当地制定全县的水产发展规划,完成了全县水产发展的蓝图和指导书。“在设计规划的时候,我就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他说,水产发展一定要以守护好优良生态环境为总目标。为了摸清全县情况,在持续半年的调研采样中,杜强与团队成员一起跑遍了全县10多个乡镇,淌过了几十条小河沟,来回上千公里。规划制定后,他也积极投入到规划的执行当中,帮助区域内相关集体以项目为单位逐步实施。从指导生产基地和配套设施建设、引进优质苗种、加强生产技术指导等方面入手,协助培育了以稻渔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多个经营主体,最终为思南县在拆除网箱后实现了区域内渔业产值增长目标。一个周末的早上,杜强接到从江平正村鱼苗繁育专业合作社的电话,说平正村出现大规模死鱼的现象。“当时是早上6点,我接到电话后就出发了。”他冒着连续大雨滑坡的危险,历经5个多小时的车程赶往平正村。通过现场检查和了解情况后,又查看了稻鱼示范点,杜强断定因暴雨引起水体溶氧偏低,同时养殖户投喂过多,进而导致鱼苗消化不良而死亡。 这样一个小插曲让杜强更加意识到农业科技的价值所在。在他所在的省农科院稻渔团队的技术指导帮助下,平正村鱼苗繁育合作社等水产农村合作社的稻田鱼长势良好,采用新技术示范的稻鱼种养核心区域增产的水稻和水产品均超过20%。
杜强(左二)为农户作指导。
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除经常在服务地各乡镇开展培训外,杜强还先后到从江、榕江和沿河等“9+3”地区,以及雷山、龙里和息烽等县市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等生态渔业相关的现场指导和培训,累计培训农民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千余份。在参加科技帮扶的这几年,杜强除了本专业外,还借助全省科技扶贫的这个大平台,牵线搭桥、汇聚智力,邀请或咨询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省科学院和铜仁职院等院所高校的有关专家现场或线上指导相关区域发展畜牧、桑蚕、白茶和食用菌等产业。年,杜强继续申请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将努力把多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回馈生态渔业产业发展,为省内生态渔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增添色彩。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艳霞
编辑王光莉
编审吴文仙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