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走进铜仁市万山区谢桥街道牙溪村,青山秀美、绿水环绕,鸟语花香之中,精品民宿鳞次栉比,古居古巷交织如网,如诗如画的传统侗族村落映入眼帘。
望着村里美景,游客往来不断,69岁的村民张兴陆感慨地说:“昔日穷困小山村,如今成功蜕变,充满希望。”
曾经的牙溪村,基础设施落后,缺少产业,大量年轻劳力外出务工,剩得部分老人地里刨食。这个特色侗族传统村落,空守着生态“宝藏”,却一度找不到发展出路。
牙溪之困境,在过去的万山,并非个例。拥有绿水青山的乡村,如何突围?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及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推进,凋敝山村迎来发展转机。
年4月,苏州高新旅游公司一行人来到万山,经过十余天实地考察,最终看中牙溪村这块宝地,决定在此搞旅游民宿。
很快,苏州高新旅游集团与万山区开源集团合伙投资一亿元,并与谢桥街道签订三方合同,由三方共同开发,兴建牙溪生态农场。通过租赁老百姓的房子,改造后发展民宿,既能增加村民收入,又能提供就业岗位。
利民之事,丝发必细。万山特组建专班、万山扶贫办派出专人、谢桥街道全体干部包靠到位,服务于牙溪生态农场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过程中,苏州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敬佩。”万山区扶贫办副主任杨芷若说,牙溪生态农场本计划于年3月开建,但考虑到租赁房屋后,村中老人、残疾人暂无居所,生活不便,苏州高新旅游集团决定延期开工,先解决好群众安置问题。
在农场旁,一栋栋安置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半年时间内,30多户村民有了新的安身之所。为保留老人们的乡愁,公司还投入50余万元修建储物间,存放村民老旧物件。
年9月,占地面积亩的牙溪生态农场正式开工。在原有的多栋侗族房屋基础上,进行修整改造,变为民宿,既保留了侗族特色,又满足游客住宿需求。民宿外,一片开阔农场,小桥、流水、良田、蔬菜、瓜果等要素合理规划,农旅产业两相融合。
今年6月18日,牙溪生态农场试营业,当天,0余人慕名而来。“带着一家人来玩,其乐融融,相当不错。”来自铜仁的游客刘先生感慨。
游客经济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为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牙溪农场还提供不少就业岗位。得知家乡变化,许多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转变观念,选择回村就业,在农场务工每月工资余元。
“元的长期房屋租金,还有土地流转费、青苗补偿等,一年下来收入不少呢!”有着40多年党龄的张兴陆笑呵呵地说,那些靠锄头吃饭的苦日子过去了,接下来的生活定会越来越红火。
人不负青山,青山必不负人。立足自身实际,通过生态旅游,牙溪村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阳
编辑 徐然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