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常识 » 铜仁党建引领助推四安家园提质升级
TUhjnbcbe - 2023/7/3 22:14:00
北京中西皮肤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1918.html

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铜仁市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党建引领,做到“四个坚持、四个提高”,让搬迁群众真正“活起来、富起来”,助推“四安家园”提质升级。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心安”保障能力“心安”是打造“四安家园”的前提,党建引领,发挥“三大”作用,助力搬迁群众“心安”。  铜仁市以“新市民·追梦桥”为载体,按照“党委领导、资源整合、责任共担、各展所长、各记其功”原则,形成“1+5+N”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党群互联共建,实现“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居委会+居民小组+志愿者”上下衔接服务网络。完善工作机制,选配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两委”干部,并将工资待遇纳入村(居)干部专职化管理,建立健全党员设岗定责、领岗履职等制度,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示范作用,推行无职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统筹设立政策宣传岗、致富带头岗、文明监督岗、纠纷化解岗、民意收集岗、群众服务岗,让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打通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铜仁市打造“四安家园”建设中,安置社区以学习大讲堂、学习强国、智慧党建三大学习平台,加强搬迁群众普法教育,充分发挥树新风育新人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法制观念、文明规则意识,在安置区营造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争做讲文明、讲安全、讲卫生、守秩序的搬迁群众,增强他们幸福感,促进他们快速融入新环境,享受新生活。发挥树新风育新人作用。  铜仁市实施“感恩引领新生活”工程,邀请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政策宣讲队伍,通过“院坝会、群众夜校”,推动“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提高搬迁群众参与建设“四安家园”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而丰富文化生活,调动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加大社区文体娱乐场所建设力度,丰富文化内涵,实现创新发展,培育搬迁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发挥群众主体意识作用。坚持群众至上提高“身安”服务水平  “身安”是打造“四安家园”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至上,实施“三大工程”,提高“身安”服务水平。  铜仁市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通过“9+3”活动,优化学校布局,加强搬迁安置社区学校师资建设,鼓励教师到搬迁安置社区学校任教,实行城区学校挂钩帮扶搬迁安置社区薄弱学校和城乡教师挂职任教的“双挂”措施。健全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补助贫困寄宿生、高校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惠民政策。实施“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工程,达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目的。  实施医疗健康保障工程。提升医疗健康保障能力,实现安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实行参保“全覆盖”。按照“栋不漏层、层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摸清搬迁群众参保底数,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群众“看得起病”。每个小区建有一所卫生室,小病不出小区及时治疗,构建“门诊、住院、大病和重特大疾病”四层医疗保障网络。群众“看得好病”。采取“引进来、送出去、定点培养”等方式,不断提高安置区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严格兑现奖惩,让群众“方便看病”。  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在打造“四安家园”中,转变思想观念,为了提高搬迁群众文明素养,关键是对搬迁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善其思想观念,从心理上消除“区隔化”顾虑,打消他们“重返故乡”的念头。增强文化转换能力,建立群众性文明创建的引导机制,举办喜闻乐见的讲座、会议等活动,提升他们的文明观念,转变自身的“乡土”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创新学习载体,通过举办夜校、短期培训和堂屋会、院坝会、田坎会等方式,学习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涌现“侗歌唱响新时代·政策唱进歌声里”等一批理论宣讲品牌,树造一批“四安家园”提质升级的典型案例。坚持全员培训提高“业安”就业质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业安”是打造“四安家园”的关键,安居乐业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铜仁市建立就业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搬迁群众在户籍、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实抓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建立健全就业培训体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解决好搬迁农民的生计问题,对搬迁群众就业作出具体安排,为打造“四安家园”,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技能水平。搬迁群众受教育水平限制,技能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城市工作岗位的要求,加大就业支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实施“订单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挥铜仁职院“双高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订单式”培训,为搬迁群众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培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发挥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搬迁群众子女就业见习计划。  提高就业能力。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实现易地搬迁群众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按照“围绕产业办企业、围绕职业强技能、围绕就业做培训、围绕致富送技术”思路,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加大“订单式”“班组式”技能培训力度,开展技能培训、以工代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让搬迁群众“有技术、有岗位、有收入、能致富”。坚持综合治理提高“居安”的满意度  “居安”是打造“四安家园”的保障。安居乐业是搬迁群众的基本诉求,综合治理,提升“居安”满意度。  铜仁市通过搭建安置社区干群“连心桥”,按照“定岗、定人、定责、定任务”的模式,干部结队帮扶、分片包干、一对一宣传指导等形式,融洽干群关系。社区干部增进与新社区群众的交流与了解,融入群众生活,关心群众诉求,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使他们从心理上认同新社区、新生活。通过“连心桥”,让搬迁群众不仅实现“身”的融入,而且在观念、言行、心理上的“心”融入新社区,真正有了“新家味道”。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健全党支部和居委会、工会、妇联服务功能。实行“一帮一”服务机制,动员在职党员干部、退休干部、党员群众、大学生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服务,构建社区数字化网格服务平台,组建安居楼委会,发挥搬迁群众中的“新乡贤”作用,落实干部对各安居楼进行包保,随时了解群众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及时周到服务。如江口县鱼良溪村的“黔馨家园”项目,村里23名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残疾人集中安置,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    注重社区“治理有效”。在打造“四安家园”中,建立党群共治会联席会议机制,实现党的领导和群众自治相结合,建立调解组织、警务室等群众自治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社区,选派党员干部或群众担任楼栋长,精细织密社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群众”的党群共治模式。解决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行每月一调度,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协调、统筹推进,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共治会”,让社区治理无死角,服务群众全覆盖。(本文系铜仁市打造“四安家园”理论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文/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覃礼涛

编辑罗国莉

编审杨龙袁泽友

1
查看完整版本: 铜仁党建引领助推四安家园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