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一簇簇连片的设施大棚布成一个个产业基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这里书记、乡长带头干,干部“挂在”大棚上,干群一心干产业的势头总能让人瞬间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
用“公仆”之心 布局产业
春节刚过,天气还未回暖,新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春风为敖寨带来了一年中最早的“春意”。拿着文件精神看了又看,思索良久后乡党委书记又一次拨通了梵天菌业负责人的电话,“真心希望咱们能把珍稀木耳研发总部建到敖寨,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我和乡长,我们肯定全力支持……”这也是他为推动敖寨食用菌产业提质升级的又一次努力。
年7月,梵天菌业与敖寨乡达成合作,将占地亩的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落户敖寨乡中华山村,行业先进的吊袋技术和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成功引入敖寨,其中吊袋生产技术以高于普通生产6倍的产量让敖寨食用菌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更劲。
用“公仆”之心布好产业格局、推动产业升级一直是敖寨乡党委政府坚持做的首要之事。从木耳平菇起步、到香菇大棚规模化扩张,到积极招引羊肚菌企业入敖发展,再到与梵天菌业合作发展特优木耳产业。在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敖寨党员干部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切入点,以产品质量培育、提升、加工、销售为主线,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传递农业标准信息,指导企业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推动产品品质不断升级,持续提高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如今,敖寨乡食用菌总产量已突破吨,敖寨乡干群一心大干产业的精气神在一次次“公仆”行动中被凝聚。
用“公仆”之情 带动群众
“产业好不好,关键看对群众的带动性好不好,经营的是否有增收,务工的是否赚到钱,利益联结机制是否落实到位。”这是敖寨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调研产业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让“大棚里”的产业更好地带动群众收益,在乡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敖寨全乡按照“村社合一”要求,以“党组织+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组织方式推进产业,探索将村级管理职能与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并在实践中逐渐在辖区各村完善构建了“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即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组织机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优势。
“公仆”之情,群众之益。在“村社合一”的组织引导下,敖寨乡依托食用菌、大棚蔬菜等支柱产业,将合作社经营管理的产业发展项目延伸到脱贫户身边,兼顾全民分红、脱贫户二次分红,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造血”功能和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经济能力,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格局。
用“公仆”之力 助农帮农
又到一年采菇时,干群忙碌齐上阵。每到农忙时,敖寨乡党委书记、乡长都会带头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入需要帮助的产业基地,与农户一起参加农田劳作、进棚摆棒或是釆菇,这也是该乡锻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实际行动。
一年中,从春播春种、到秋收冬忙,田间地头总能看见党员干部的身影。为了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敖寨乡还将党员活动日、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支援农业生产相结合,同时组建了服务食用菌产业工作专班,深入各个产业基地,提供技术服务,指导菇农管理。今年来,工作专班已开展技术服务60余场次,服务覆盖全乡各个食用菌产业基地。
为了进一步强化全乡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敖寨乡还探索实践出“党委抓、支部、党员干”“支部建在棚上”等产业振兴模式,将14名科级领导、34名党员干部“挂”在产业大棚上,全程参与产业的种植、管理、采摘、销售等环节,让党建与产业相融相促,全乡党员干部以上率下,争做合格“公仆”蔚然成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政林
编辑骆航念
二审何涛
三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