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定义 » 中央红军入贵州,王家烈一举措后悔终身
TUhjnbcbe - 2023/6/6 22:41:00

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根据通道会议的决定,开始西进“夜郎国”的故土——贵州。

这个贫穷偏僻的山国顿时处在九级风暴的震撼之中,而处在冲击中心的自然是“双枪将“王家烈。

王家烈

王家烈,字绍武。国民党陆军中将。年生于贵州桐梓。自幼熟读圣贤之书,还曾教过几天私塾。

但大丈夫生于乱世,自然要创立一番大事业,于是便投笔从戎,与周西城等几个桐梓老乡结为至交,开始耍枪杆子。

年,王家烈入贵州陆军步兵第6团当兵。次年8月,入黔军贵阳模范营学习。

护国战争中,任陆军第1混成旅步兵第2团少尉排长。后入贵阳讲武堂学习。年参加护法战争。

时任第1混成旅营长的周西成为培植个人势力,大力提拔同乡,王家烈升任连长。

随着桐梓派势力的不断壮大,王家烈步步高升,官运亨通。

周西成

年,周西成任黔军旅长,王家烈任营长,旋升任团长。次年初,周西成率部入黔,占领遵义,王家烈升任旅长。

年,周西成任贵州军务会办,王家烈升任第25军第2师师长。

同年6月,周西成任贵州省省长兼第25军军长,掌握了贵州军政大权。

这时,王家烈觉得自己跟随周西成多年,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没有得到更高的职位,心怀不满。

为了吞并周西成这一股割据势力,蒋介石屡次挑起贵州内部和滇黔两省的战争。

年冬,国民党第43军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回黔倒周。周西成阵亡,按资历、按战功都应由王家烈继任省长和军长之职。

谁知事出所料,桐梓系中的另一个拜把子兄弟、副军长毛光翔捷足先登,接任贵州省主席,并兼第25军军长。

毛光翔

王家烈虽升任副军长,心中却是愤愤不平。

就像当年在粤军中扶植陈济棠一样,蒋介石又开始在黔军中寻找扶植亲蒋势力。这次,他选中了王家烈。

王家烈果然不负蒋委员长“重望”,没过多久便赶跑了毛光翔,把持了贵州省党政军大权。

如愿爬上了“贵州王”宝座的王家烈,唯我独尊,终日沉溺酒色,不理政事。

王夫人万淑芬乘机干预军政,很快掌握了8个团的兵力,并在黔军中大量安插万氏家族和铜仁县同乡,形成铜仁派。

这样,桐梓派与铜仁派之间相互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王家烈对此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致使贪官污吏比比皆是,兵匪横行,税收多如牛毛。

《伟大的转折》中的王家烈

贵州百姓陷入深重灾难之中,怨声载道。有人还专门做了一副对联进行讽刺:

上联是:自古未闻粪有税;下联是:如今只有屁无捐;横批是:国民万税。

当时,贵州盛产鸦片,黔军军纪败坏丄吸食鸦片成风,一人一支步枪、一支鸦片烟枪,号称“双枪兵”,王家烈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双枪将”。

对共产党、对红军,王家烈不并陌生。在国民党将领中,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剿共”老手了。

早在年9月,王家烈就率部进抵湖南沅陵,进攻伟人领导的秋收起义军。

但他还未同起义军接触,就先与湘系军阀熊震、陈汉章因争夺地盘打了起来。毕竟王家烈客籍他乡,孤军深入,结果被湘军扫地出门,狼狈地退返回铜仁。

年7月,王家烈奉蒋介石之命出兵湘西,配合中央军“围剿”湘鄂西苏区。

由于他“出兵积极,会剿有功”,深得蒋介石的欢心,旋即升任湘黔边区“剿总”司令。

年,王家烈又同湘军章亮基部堵截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的李明瑞、张云逸的红7军。

年12月,王家烈在思南正部署追击红二、红六军团的计划时,接到蒋介石由牯岭发来的电报,称:共军似有入黔之模样,请严密防堵。

对于中央红军此次大举入黔,究竟顶不顶得住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因为在中央红军之前,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队已在一个多月前挥师入黔。王家烈率部亲自堵截,尝够了苦头。

该部不过八九千人,尚且如此难以对付,如今红军的大本营数万人一齐来到贵州,如何能够招架得住呢?更何况贵州内部派系林立。

当时,犹国才割据盘江,侯之担割据遵义,蒋在珍割据正安、沿河各县。

他们对王家烈口头上表示拥护听命,但实际上名为贵州省主席兼第25军军长的王家烈竟然不能直接调动他们的一兵一卒。

王家烈真正能直接调遣指挥的,不过2个师5个旅。就凭这点儿兵力,怎能与中央红军相抗衡!

王家烈暗暗叫苦不迭,看来自己辛苦经营的贵州地盘,这次是肯定保不住了。

而且更为复杂难办的是,他既要防堵红军,又要时刻警惕自己的上司蒋委员长。因为委员长的中央军,必会乘追击红军之势进入他的地盘的。

这次,王家烈的判断非常正确。

当闻听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转兵贵州,蒋介石真是又气又恨又喜。

气的是,在他眼中已是“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的红军竟然突破了数十万国军铁桶般的包围。

恨的是,陈济棠、白崇禧、李宗仁等地方军阀拥兵自重,采取“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谁也不愿猛追强堵,致使他的“剿匪“大业功亏一簧。

喜的是,红军选择贵州作为进军方向。因为贵州遍地穷山恶水,久居不易,同时这也为他染指大西南,结束割据局面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当时在西南,势力最大的军阀只有三人:刘湘、龙云、王家烈。三人中与蒋介石关系最好的当属王家烈。

在蒋介石的支持和资助下,王家烈扩军备武,仅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便新组建了几个团,武器装备也焕然一新,势力大增。

随着武力的增长,王家烈的野心也不断膨胀,认为自己羽翼丰满,便公开与贵州省主席兼第25军军长毛光翔决裂,希冀入黔主政。

年春,在蒋介石的暗中怂恿和支持下,王家烈率所部兵马由洪江直趋贵阳,没费吹灰之力就迫使毛光翔交印让权。

蒋介石自然乐意做这种顺水人情,随即任命王家烈为贵州省主席兼第25军军长。

独揽贵州大权的王家烈,渐渐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了。

王家烈深知,蒋介石已经觊觎贵州多年了,而贵州地贫人稀,要想在军阀割据混战不断的动荡中求得自保,坐稳“贵州王”的宝座,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扩充实力。

于是,他一面大量将贵州盛产的鸦片烟运出,换取武器装备扩充实力,一面同陈济棠、李宗仁订立粤桂黔三省同盟,暗中反蒋。

纸里毕竟包不住火。没过多久,蒋介石就获知了这一密约,自此便视王家烈为眼中钉,开始制造机会,夺取贵州。

在西南军阀中,刘湘的川军拥兵百团以上,兵力、战斗力最强,内部派系也最复杂。

龙云的滇军兵力最少,没有军、师编制,全部兵力仅有6个旅加1个警卫团共13个团,比黔军还少一半,但兵员却最精,内部最统一,掌握控制也最严。

龙云

王家烈的黔军成军最晚,虽说兵员尚足,兵力居中,战斗力也不差,但因为四分五裂,派系众多,因此很难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在西南军阀中实力最弱。

伟人选择打击对象时,总是强调先拣弱的打。

蒋介石对付地方军阀也是如此。收拾大西南,他首先选中了与他关系最深、但实力最弱的王家烈。

王家烈对蒋介石翦除异己的伎俩早就见识过,但对他图黔决心之大,却始料不及。

眼见红军大举入黔,王家烈的确是又惧又怕,深感以他势单力薄的“双枪兵”阻止红军主力在黔境内纵横,无异于登天。

更令他畏惧的是薛岳率中央军长追入黔,这将直接威胁到他的地位和权力,因为蒋介石早就对贵州垂涎三尺。

不过,这时王家烈心里还存有极大的侥幸,红军不会来吧?贵州地贫人穷,可能不会为红军所注目。

王家烈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伟人在通道会议上的一个妙计,把他的梦幻击得粉碎。

红军大举入黔,蒋介石严令王家烈防堵,电文中有“务必摒弃境域观念,戮力同心,莫使共军立足斯土”之语。

在王家烈看来,蒋介石这段话颇有用意,简直就是专门针对他的良苦用心而言的。

这也使他进退两难:听命防堵吧,黔军不堪一击;不听命吧,薛岳的中央军来了更有好戏看。

且说王家烈一面望眼欲穿地盼着援军的到来,一面召集侯之担、犹国才、何知重、柏辉章等黔军将领到贵阳开会,商量对策。

会议在黯淡、慌乱的气氛中进行。

虽说这些将领平日里各自拥兵自重,相互间矛盾重重,但现如今面对可能的双重压迫,经过一番争吵,还是很快达成了共识:

一切以保存地盘和军政大权为目的。红军若来,即釆取“防而不打、堵而不追”的方式,尽量避免冲突;若不能避免时,则退避三舍,让其通过,以图自保。

王家烈能在军阀多如牛毛的贵州当上省主席,呼风唤雨,自然也不是一个酒囊饭袋。

在部署防堵时,他又留了一手,把和他有隙的侯之担、犹国才部署于乌江两岸,心想让他们先抵挡一阵再说。

自己的实力则置于紧挨广西的黔东南,坐观形势。如若堵截顺利,出击不晚;如若不顺,可与关系素好的桂系联系,以退其身。

他的想法倒不错,可惜只是一厢情愿。

部署完毕后,王家烈同犹国才率军部指挥所人员,由贵阳出发,没走多远就接到侦报:中央红军已攻克贵州黎平!

王家烈叫苦不迭:“共军来得好快呀!”

位于黔北的黎平城,四面环山,黔军周芳仁第4旅的1个团及附近各县民团在此驻守。

12月14日,红3团进抵黎平城郊。别看黔军平日里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可在英勇的红军将士面前压根儿就不是对手。

眼见红军兵临城下,早就吓破了胆,当即弃城而逃,一口气退至大坡顶,固守待援。

红军毫不费力地进占黎平,一下子把蒋介石部署在湘西的重兵置于无用武之地,赢得了主动。

这时,各路敌军远离红军约三天的路程,红军在两个月的连续行军作战中第一次获得了休整的可能,同时也为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赢得了时间。

得知消息后,王家烈昏了头,做出了一个令他后悔终身的决定——致电南京政府,“恳请到湘各军及桂军入黔”。

教过私塾的王家烈竟忘了中国有句古训:“饮鸩止渴”。他的“请军电”给自己闯了个弥天大祸。

蒋介石早就把“追剿”红军作为进入地方势力派实力范围的敲门砖,接到此电自然喜上心头,当即密令薛岳:

“黔军力弱,恐难防堵,希督励所属,克日迅由晃县、玉屏直趋镇远截击,并据贵阳。”

薛岳心领神会,不管王家烈的“请军”是真是假,令所部以急行军速度长驱直入贵州。

从此,王家烈便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红军把他当“弱敌”打,蒋介石拿他当“软蛋”欺。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县城二郎坡胡荣顺店铺内召开,开始清算“左”倾错误,史称“黎平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伟人、张闻天、朱德、陈云,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各军团指挥员列席,而李德自称“因为患疟疾发高烧没有出席”。

会议仍由周恩来主持,集中讨论战略方针问题。

博古代表李德发言,仍坚持沿红六军团前进的路线进入湘西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创造新根据地的原定方针。

伟人表示坚决反对,在分析了敌我形势之后,明确提议红军继续向黔西北进军,夺取遵义,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根据地。

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先后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错误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一致赞成伟人的建议,进军黔北。

经过激烈讨论,绝大多数与会成员同意伟人的主张,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

一、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

二、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

三、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议,是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出,去湘西已不可能也不适宜,决定向遵义进发这样一下子就把十几万敌军甩在了湘西,争取了主动。

会议结束后,出于对军事顾问的尊重,周恩来在当天夜里把决议送给李德过目,并顺便探望正受疟疾折磨的“洋顾问”。

李德看过译文后,很是恼火,与周恩来大吵起来,提出许多责问。涵养极好的周恩来忍无可忍,顶撞了李德。

黎平会议集体决定否定了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主张,接受了伟人的正确意见,挥戈西指,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红军的进军方向问题,使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重大战略转折,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黎平会议也是伟人正确路线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伟人又开始参与军事领导和指挥了。

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似乎凝聚了一年的痛苦和不幸。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来说,年无疑是凝重而惨烈的一年。

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伟人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即将重新占领中国革命的大舞台,扮演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重要角色。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央红军入贵州,王家烈一举措后悔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