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的黔东大地艳阳高照。近日,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的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空调、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来自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铜仁幼专”)的教师正在给孩子们“授课”。而在三年前,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刚“落户”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兴高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们”哪敢想,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拥有如此优质的教学环境。而这一切变化,与铜仁幼专的倾情“领办”密不可分。
3年时间,铜仁幼专累计派出余人次教师到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支教,投入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0余人次……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生规模不断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从一所搬迁安置点学校逐渐发展成花园式现代化校园,绘出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高线”的一个缩影。
两校“结缘”,按下领办“启动键”
在松桃乃至铜仁,说起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很多学生家长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
说起这,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校长滕宇总是充满感激之情:“真的非常感谢铜仁幼专的领导、老师和支教学生们,没有他们,我们学校不会办得像今天这么好”。
“刚开始,还有点不放心把娃娃放到这所新建的学校,听说铜仁幼专要来领办,心里就踏实了。”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三(1)班学生贺承爽的父亲贺本权说,当搬迁群众来到安置点后,安置点解决了就近就业,实现“居安、业安”后,孩子的教育就成为了搬迁群众心头最关心的事情。
时间回溯到年,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孩子“有学上”,让搬迁群众“搬得来、留得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铜仁市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提出了打造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于是,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应运而生。
“那时候,十五完小连校门都还没修建,校园道路还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条件很简陋;教师都是从周围的乡村小学临时抽调来的。”当滕宇来到该校后,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问题,当时县教育局安排来的10余名教师都是临时从各乡村学校抽调来的,编制还在原单位,教师能力也参差不齐。
眼看着快开学了,情急之下,滕宇向铜仁幼专“求援”,希望能得到高校的帮助。时值全国脱贫攻坚关键之年,铜仁幼专党委高度重视,主动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积极投身于这场“攻坚战”。
于是,年11月,铜仁幼专组队前往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实地考察调研,于当月与松桃苗族自治县签订了校县合作联合办学协议,并派遣执行校长王珺具体负责指导十五完小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按下了铜仁幼专对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领办的“启动键”。
“铜仁幼专领办之后,各个年级、学科都派了优秀老师,我们一下子有了信心、来了干劲。”滕宇激动地说。
精准“把脉”,擘画发展“新蓝图”
“接到任务后,我们迅速组建了领办工作团队,密集前往十五完小实地调研,找寻困难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铜仁幼专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执行校长王珺多次带领团队对十五完小开展实地调研,精准“把脉问诊”。
全力以赴、尽锐出战。铜仁幼专组建以王珺为代表的校园规划小组、以教师石宗珍为代表的教育教学小组、以博士陈栋为代表的活动实践小组,“三个工作小组”分板块进行精准“把脉”。
领办团队从课堂教学各环节看教师的教学业态和专业素养,从课堂学习过程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对学校各学科落实学科素养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通过2个月时间的努力,基本摸清了“底数”。
“在底数摸清后,制定了《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三年发展规划》《附属小学办学理念解读》等,这样,学校发展思路、目标更加清晰了。还定期到十五完小开展学校开学工作指导、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估、期末教学工作督导,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王珺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十五完小教师教学能力,铜仁幼专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旷光彩、曹彩霞、曾小兰和我到十五完小开展普通话培训、课程标准解读、课堂师范教学等活动,让十五完小的老师通过学习、培训、听课、评课,增强教师学习意识,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铜仁幼专初等教育学院教师石宗珍说,她从教20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及一线教学工作,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她是铜仁幼专最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之一,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石妈妈”。
全国优秀教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职教名师、铜仁幼专教授旷光彩还拿出自己的“绝活”,她把自创的“三学六式六法”教学方法带到了十五完小。她说:“教师,要用知识去武装学生,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诚心去感动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去塑造学生。”
在铜仁幼专“外因”的作用下,十五完小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提出了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生规模从余人扩大到人,中级职称教师1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人,校园硬软件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一所“现代化”学校已然成型。
倾情“帮扶”,共绘育人“同心圆”
“这一份浓浓的爱心饱含期望和寄予,同学们将以此作为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坚定理想、努力学习、回报社会。”今年春季学期开学,李心月同学穿上崭新的校服、背上崭新的书包,代表受捐赠学生作了发言。
铜仁幼专以党建、群团活动为载体,每年春节、开学季,都会对十五完小困难学生进行慰问,发放校服、书包、文具,增强了困难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每年“六一”儿童节,对优秀少先队员进行表彰,发放书包、文具等,树新风,立榜样,营造了学校德育为本、育人至上的良好氛围。
今年,全国样板支部、铜仁幼专初等教育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肖莉带领支部党员教师深入十五完小开展党建帮扶和下基层服务,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参与十五完小节目指导和表演。“我们的倾情指导和付出,让支部活动与小学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让幼专‘匠心’‘暖心’党建工程取得了真正的实效”。
“在这里读书真好,不仅能领到新书包和新文具,还有大学老师教我们德育课、唱歌、跳舞、绘画等。”四年级(2)班的学生姚灿从偏远的村小转到十五完小后,就对学习生活充满了“新希望”,脸上时常带着笑容。
春季学期,铜仁幼专选派了30名“骨干教师”到十五完小上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舞蹈、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思想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等课程,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我家娃,现在不仅语、数、外成绩好,还学会了唱歌、跳舞、书法呢,为娃儿的进步感到骄傲。”二年级(1)班学生雷雄霆的父亲自己就在周边乡镇学校工作,他却把孩子送到了十五完小就读,刚开始同事会好奇他这样的选择,当了解情况后都表示了赞同。
铜仁幼专还开展了“同心兴铜+聚力发展+社会服务”项目活动,在十五完小开办“四点半课堂”,开展书法、美术、绘画、音乐、舞蹈、篮球、啦啦操、腰鼓队、鼓号队等各种社团活动,全力做好安置点学生的“课后服务”。每年假期,还会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我每天五点过才下班,根本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学生家长向跃全说,把孩子送到“四点半课堂”,他可以安心工作。
“孩子回到家也不需要我再多费神,在‘四点半课堂’就能把作业做完,为我们这些不能辅导孩子的家长减轻了不少负担。”二年级(2)学生白英婷的家长白仁华说。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还开设了剪纸、手抄报、合唱班、趣味篮球等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师生课外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特长。
从曾经的“有学上”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三年来,铜仁幼专先后帮助十五完小改善办公环境、建设少先队阵地、搭建各类活动舞台,捐赠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图书、体育器材、图书架、学生校服等,不断改善校园环境、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了十五完小教育教学与城区小学无差距,助推了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小康梦圆,再启新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铜仁幼专作为地方高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任,接过脱贫攻坚“接力棒”、扛起乡村振兴“新使命”,充分发挥知识、人才、智力等方面的优势,领办附属幼儿园2所、附属小学1所,创新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计划”“稚雅计划”等项目,办学以来,累计为铜仁、贵州乃至武陵山片区输送了上万名优秀教师,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幼专力量”。
通讯员王家琪 张羽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阳
编辑葛永智
二审郭进
三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