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分类 » 成果掇英龙登高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
TUhjnbcbe - 2021/9/4 19:35:00
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71.html

清华文科·成果掇英

“清华文科·成果掇英”栏目介绍清华大学文科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成果。

本期推介的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龙登高所著的《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

土地及其相关制度是传统社会资源配置与经济运行的核心,是认识中国传统经济社会及其近代变迁的基础与根本性问题,还是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并且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近20年来,作者在丰富的原始文献基础上对近千年中国土地制度遗产及其演变进行深入挖掘,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地权制度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展开全方位的分析与解释,力求以地权为轴心对传统经济历史演进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经济变革的影响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和解释框架。

1.传统土地产权形态的理论建构

基于传统中国土地产权的概念界定与系统性的理论构建具有中国渊源的创新性。土地权利可以分层次、分时段地独立存在并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由此形成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等产权形态。通过契约来表达的产权凭证与交易凭证,在民间源远流长,并得到历代政府或法律的认可与规范。

不同层次的土地权利都可以进入市场,不同时段的土地权利也都可以进行交易,从战国秦汉以来地权交易形式不断演化,至明清形成买卖、典、押租、租佃及抵押、胎借等多样化的地权交易体系。本书关于土地权利的不同层次与跨期调剂的分析框架,明辨各种地权交易形式的功能,及其彼此差异与相互关联。

本书深入考察了“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地权形式”典。典是约定期限内土地全部收益(或占有权)与资本利息之间的交易,既不同于所有权转让的买卖,也不同于作为使用权交易的租佃,由此澄清了以往的歧义与纷争。典反映了田主、典主、佃农三者依托市场交易构筑的共享地权格局,突出地揭示了传统地权市场的特征与取向。

2.地权市场、家庭农庄与传统经济的特征

地权市场与个体家庭农庄相互关联,构成中国传统经济两个最根本性的特征与独特发展路径。地权交易体系满足了个体农户的多样化偏好与需求,降低了地权交易特别是所有权转让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个体农户独立经营能力的增强。二者相互促进,彼此强化,提高经济效率与土地产出,促进传统经济的稳定发展。

个体家庭农庄借助地权市场,形成自我再生性和活力,具有低门槛、可分割性、可复制性等特征。个体家庭农庄同时也抑制了规模经营与资本主义经营的成长,新的异质因素不能破茧而出,而原有的本质却被不断强化,抑制了其向近现代经济形态转型与变革。这解释了中西经济形态演进的差异,成为中国传统经济未能源发性走向工业革命的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3.近代以来地权制度的变化与认识误区

以原始档案中土改普查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了检验与分析。考证了土改前夕农村前10%的富有阶层占有土地的比例,南方各省的准确数据为30%左右(±5%)。还应该考虑田面权、永佃权及公田等土地权利的占有状况,因为其土地权利与收益则是与其他阶层所分享的。在分析土地集中现象时常忽视了抑制和对冲地权集中的负反馈机制,本书进行了反思。

“平均地权”自孙中山提出政治口号以来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潮,并在20世纪中后期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践。但无论是所有权的平均,还是使用权的平均,在女性出嫁、家庭人口成员结构变动、人口流动、耕作能力等变量的影响下,初始的平均状态很快发生变动,表明土地与劳动力的结合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1世纪转向鼓励土地流转,意味着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与趋势。

4.主要创新与学术价值

其一,独具中国特色而颇多争议的典权,是认识地权交易体系的关键所在。从典权类型入手探讨其性质,从宋代与清代的演进与比较入手探讨其规则逐渐成熟的过程,考证和辨析典与各种地权交易形式的区别与关联,正本清源,推动了认识的纵深突破,对产权理论做出了中国渊源的原创性贡献。

其二,揭示了地权市场与个体家庭农庄相辅相承、彼此促进的逻辑关联。多层次的地权交易体系,使农户能够根据市场价格与风险偏好进行多样化选择,以满足自身需求,并有助于实现当期收益与远期收益之间的跨期调剂,从而促进土地流转与生产要素组合。回赎等地权交易制度,维护了农户保障与恢复地权的意愿,压缩了绝卖和带有高利贷性质的抵押所容易导致的地权转移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集中,保障了农户经营的稳定性。

其三,这种稳定性和本质属性的自我强化,也抑制了异质的资本主义因素的萌生成长。本书比较中国与西欧前近代的产权形态与经营方式,发现传统中国的特征——基于土地私有产权与市场交易的个体农户经营,具有低门槛、可分割性、可复制性、易恢复性,由此解释了中国传统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与西欧经济发展道路的分异。

其四,从地权制度变迁及其影响的角度,反思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的困境与认知。依据土改普查的准确数据检验了解放前夕地权分配状况,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平均地权到鼓励土地流转的长时段考察,在市场经济的历史脉络与经济逻辑之下,本书对当前农地要素市场化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前期成果呈报获得中央主管部门的采纳。

龙登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专著10余部。“社会经济史译丛”主编,《量化历史研究》、国际期刊《华人研究国际学报》共同主编。

获第十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务院侨办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兼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中国经社理事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耶鲁大学访问教授、哈佛燕京学者、剑桥桑坦德学者。

清华文科

发布清华文科动态展示清华文科成果传播清华文科声音

长按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果掇英龙登高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