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问答 » 我们为什么放弃MongoDB和My
TUhjnbcbe - 2021/9/2 14:36:00
作者

伴鱼技术团队

技术选型是由技术方向和业务场景trade-off决定的,脱离业务场景来说技术选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本文只是阐述了伴鱼技术团队数据库选型的过程,这并不是MySQL、MongoDB和TiDB之间直接的比较,只能说明TiDB更适合伴鱼的业务场景和技术规划,另外由于TiDB是非常新的数据库技术,所以这也能体现出伴鱼技术团队对新技术的态度、技术后发优势的理解、成本与效率的衡权和技术生态与红利的思考。

    为什么放弃MongoDB?  

伴鱼是年成立的,那个时候NoSQL还如日中天,关系型数据库为了应付海量的数据只能业务侵入式的分库分表,虽然Google在年发布了NewSQL数据库Spanner的论文,但是工业界还没有一款可以使用的NewSQL数据库,综合当时的各种情况,伴鱼选择的是MongoDB。

不过,在年到年之间,对于伴鱼来说MongoDB确实是一个上佳之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开发更高效:公司初期处于探索期,产品迭代非常快,MongoDB是NoSQL数据库,不需要做建库建表等DDL操作,特别在产品快速迭代,需要频繁增减字段的时候就更高效,当然这个也是有代价的,从本质上来说,MongoDB是读模式,它几乎不检查写入的内容是否合法,对数据Schema的解释是在应用程序的代码中,导致写入数据的约束性是没有保证的。

运维更高效:当时公司研发非常少,这段时间整个后端只有两个工程师,没有专职的运维和DBA,但是MongoDB的单机性能比MySQL要高不少,不但对数据库的运维成本要低不少,并且当时除了几个热点库外,其他的库MongoDB可以直接扛住流量压力,省去了中间的Cache层,让开发和运维都更高效。

有事务需求的场景不多:当时使用的是MongoDB2.x和3.x,只提供了数据一致性的选择(强一致性、单调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和原子操作,在少数的几个场景,比如交易相关的场景,通过选择强一致性和原子操作,再在应用层实现MVCC的机制,可以满足简单的事务需求。

总体来说,在伴鱼产品的探索期,为了效率牺牲一点数据约束性和事务能力是值得的,但是年底伴鱼产品方向比较明确后,业务场景从探索期转变到快速发展期,对数据库的需求从效率优先转变为效率、事务能力与生态并重:

有事务需求的场景急增:事务场景从最初与钱相关的交易扩展到一些虚拟货币,并且由于并发量的增加,之前没有事务保障的场景出现竞争的情况越来越多,还在应用层通过MVCC机制实现简单的事务是非常低效的,并且在应用层实现事务的正确性也是很难保证的。(一个有趣的故事:JeffDean曾经说过自己对Bigtable最后悔的事情是没有提供跨行事务支持,导致业务就会在上层企图自己搞事务,并且业务实现的分布式事务大部分都是错的,所以在后来的Spanner数据库中JeffDean直接提供了官方分布式事务支持。)

对大数据生态的需求急增:在产品探索期的时候,也有很强的数据分析需求,不过当时数据总量小,在MongoDB的隐藏从库中直接分析就足够了,但是产品快速发展期,数据量急剧增加,在OLTP数据库中进行OLAP操作已经力不从心了。但是通过大数据生态来进行数据分析,对于MongoDB来说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基本所有的大数据生态都是围绕MySQL生态打造的,如果想接入MongoDB的数据,意味着需要重新大量造轮子。

对数据约束性的要求更高:由于业务快速的发展,服务可能会出现多人维护和移交的情况,如果存储的数据没有约束,意味着存储的数据Schema是不可控的,这很容易让后面参与的工程师崩溃和掉进坑里,这个时候数据的约束性变成是一个更高优秀级的需求,关系数据库的写模式变成更好的选择。

到产品快速发展期,由于业务场景对数据库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在这个时候,伴鱼技术团队开始谨慎思考数据库重新选型的问题,我们理想型的数据库是这样的:

高可用;

高吞吐;

支持ACID事务;

大数据生态友好;

有水平扩张能力,并且尽量做到不侵入业务;

基于上面这些需求,我们开始了数据库的重新选型之路。

    初识TiDB  

早在年的时候我就非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为什么放弃MongoDB和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