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常识 » 明代贵州省有多穷,一半多的财政收入都要靠
TUhjnbcbe - 2025/6/30 18:28:00

贵州自设省以来,财政状况极为紧张,钱荒、粮荒极为严重。又要承担进入云南驿道的责任,给到任贵州的地方官造成巨大的担忧。嘉靖《贵州通志.财赋》指出:天下布政司十之有三,而贵州为最后,故财赋所处,不能当中原一大郡,诸所应用,大半仰给于川湖。倾因有事,铜仁尽所取于川湖者不足以供铜仁一岁之费,不知诸所应用复何以给之,是故开荒芜、教树艺、籍匠户、减戍兵,皆今日所不可缓者。议者又欲割川湖一二州之地以易每岁数万之供,天下一家,彼此何间,当事者傥以上闻,以吾君包不遐,遗之盛德,宜无不可者。不然,贵州之财赋,吾不知其所终也。意思是天下的十三个布政司(明代只有十三个省级行政区)中贵州排在最末位,财政赋税不及中原的一个郡。在天下一家的指导思想下,为了维护这个大一统的国家,朝廷对贫穷落后的贵州实行了协济。协济指的就是周围各省对贵州的财政援助和财政补贴。其主要途径有三:其一,命湖广、四川、两省每年固定将钱粮解纳贵州以保证日常开支;其二,令云南过往贵州驿站频繁而予以驿道补贴,说白了就是云南人只要路过贵州的地盘就要收取过路补贴费用。其三,遇有战事则令有关省区协济钱粮作为经费。

四川、湖广、云南三省对贵州的协济数额

湖广布政司额解贵州粮米12.万石,共折银两,由长沙府、衡州府、郴州府分担;长沙府共属两,衡州府共两,郴州府两。

四川布政司坐派解纳贵州粮米10.万石,共折银两,由重庆府、叙州府、泸州分担,另外播州宣慰司及乌撒、镇雄、乌蒙、东川四府每年必须按规定协济贵州(昭通、东川、威宁、遵义、镇雄等地隶属四川)。重庆府属共两,叙州府属共两,泸州属共两。播州宣慰司原额秋粮石,屡年拖欠,隆庆三年委官帻令认纳四分之三,实征石,内有本色米60石,折色两。播州改流后,黄平州、余庆县、瓮安县、湄潭县割属贵州,仅遵义府属真安州、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协济钱粮。川南乌撒、镇雄、乌蒙、东川四府,坐派银粮如下:乌撒府,秋粮石,内有本色石,折银两。镇雄府,秋粮石;乌蒙府,秋粮石,折银两;东川府,秋粮石,折银两。四川布政司所属重庆府、叙州府河泸州的秋粮,原运永宁仓,后改运贵州布政使丰济库,内有本色粮3万石,折银5万石,折布3万匹。播州宣慰司所征秋粮,解纳贵州丰济、平越、清平、兴隆、黄平等仓。乌撒、乌蒙、东川、镇雄四府秋粮共石,皆起运乌撒仓。

云南对贵州的驿道补贴

贵州为云南出入的重要门户,云南军旅、官员、客商、驿运、朝觐都必须经过贵州,为此,云南每年协济贵州驿站银两,朝觐之年增加两。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在奏疏中说:查得贵州之驿,非若中原之地,征民间之钱粮买马走递也,又非若他省之马户,有姓名可拘也,旧例俱轮土司走马,至于下六卫则播之五司居其半,自播酋弄兵,五司出亡,平越与兴隆之马一匹不到,今播虽已灭,五司犹未返旧疆,驿马之困犹然如故。顷臣不得已丄疏请于上,借滇楚稍闲,驿分各马一十五匹,分发黄平、兴隆共济时艰,至今未解到。黔中以贫,故累及二省甚多,此亦不必不可得数也。臣查得黔中道路,黔之往来居十之四,滇之往来居十之五,蜀之往来居十之一,每年云南止协济一千五百两,遇入朝觐年加一千两,似觉太少,无合每年增加一千两,入觐年再加一千两。如数依期解黔,分给各驿,俟五司改流之日,钱粮上纳不乏,仍将滇银照依原额。意思是原来播州宣慰司五司辖地经常要给贵州所属黄平、施秉、镇远等地供应马匹,但是因为播州杨应龙叛乱,其下的五司出逃。兵马奇缺,贵州只得向湖广和云南借马匹以作为驿站之用,另外郭子章还指出,在贵州的驿道上贵州来往的人只占十分之四,云南人占了十分之五,云南还要在原来驿道补贴的基础上再加一千两白银。兵部复议,遂将协济驿道银增加一倍。

滇黔古驿道

综上所述,湖广、四川通共坐派秋粮25.万石,内中5万石交本色,3万石折布、17万石折银,每石折布2匹、折银3钱,共协济粮5万余石、布6万匹、银5两,外加云南协济银、驿站银粮。其数约占贵州财政的60%,换句话说贵州省一大半的财政收入都是靠隔壁几个省来填充。穷到这个地步,谁当隔壁邻居谁倒霉。

四川、湖广、云南三省拖欠协饷

由于贵州省的政府支出的60%要靠三省的协济,如果周围省的协济钱粮不能按时运到贵州省内即发生财政危机。军士五粮,官吏无俸,各项开支十分窘迫。故历任总督巡抚都以解决协济任务为首要目的,经常上奏催促周围各省协济。如嘉靖十三年四月,贵州巡抚徐问奏:贵州物力素拙,所恃以济缓急者,在川、湖二省者。乃今旧赋已逋,而新赋无解发之期,此之所急,彼之所缓,卒有非常,何以应之?宜令贵州布政司选委廉干官员,会同二省管钱粮等官,查系嘉靖九年以前钱粮,在民者亟为征解,在官而为奸民所侵匿者严行追赔,其嘉靖以后,悉具在官之数,依期输发。隆庆六年六月,巡抚贵州都御使蔡文条奏急切三事中:言本省夏税秋粮及屯科粮米,每岁所入不足一二月之费,所仰给者湖广额解粮银三万七百余两,四川三万七千余两,近拖欠次数多,解发迟缓,乞行二省抚按严督所属岁完一岁,不得后期,以前拖欠严并完解。到了万历年间拖欠次数更多,如万历十五年七月,户部题:贵州额派粮饷于四川、湖广两省协济,乃湖广递年逋负,皆缘有司因隔省分属,竟多阻隔。如万历十一年以前,积欠银八万一千余两,万历十二年以后,未完粮银六万五千余两,仍设拖欠军储........可以说在明代谁当贵州巡抚谁倒霉,不但面临维稳的巨大责任,还要学会厚脸皮,死皮赖脸向周围各省求援助。虽然说大家都是大明的管辖土地,但是从法理上各省的开支都是由中央划拨调配,没有义务填贵州这个吃钱的无底洞。何况到了明代后期,大家的财政状况都不好,能赖就赖吧。

由于贵州协饷仰给川、湖,每因川、湖有事而不能按时缴纳,而贵州又迫在眉睫,不得已,朝廷只得以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借钱粮以为垫支。如天顺、弘治年间,湖广饥荒,曾借四川银二万五千两以充岁输贵州军饷之数;弘治二年四川又饥,于是四川布政司奏请“乞以弘治元年该输贵州折银布银二万四千两存留备用,且以补还原借之数。又如万历二十七年,贵州急用钱粮,川、湖皆无力支付,户部乃命云南原借军饷十万解赴贵州。次年,黔省增兵防御播州,用饷甚急,兵部只好将云南应解各项银四千三百余两解赴贵州充饷,其应还四川内未完二万九千二百余两,待搜刮别项官银凑足解黔。

正常年景,贵州粮饷尚且不足,协济时有拖欠,一遇战事则粮饷更加匮乏。如嘉靖二十八年凯里香炉山一带苗民起义,只得借支云南库银接济,俟事宁之日如数抵还。到了万历年间平播之役,又命广西巡抚按动支饷银十万接济贵州,又于福建动支贮库银十万两以济急需,再命湖广、四川田亩加派。天启二年,奢安之乱又起,军饷十万火急,户部尚书汪应蛟奏准“宜于辽饷外别设黔饷一项,如先年征播故事。兵部复准川贵总督之请:救黔必当招兵,招兵必先议饷,请以附近之楚饷留给黔兵。

平播之役

明代贵州为什么会穷到这个地步

终明一代,贵州的财政紧张伴随着整个明朝的历史,山多田少,地瘠民贫是主要的原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明代的贵州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省级行政区,而是一个维持驿道畅通的军政民政相结合的机构。其实际统治的范围只包括从镇远到今天盘县的狭长地带,万历年间各个卫所和设流官州县在籍人口不过五十万人,全省的人口赋税与内地一个府差不了多少。但是由于名义管辖面积过大,土司林立,少数民族众多。驻守的军队、维持驿道畅通的驿卒和动荡的局势使其政府开支远远超过微薄的收入。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之下靠周围各省的协济度日。其次便是明地方官府的治理不力,忽略对贵州的经济文教建设,特别是对土司和少数民族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长此以往造成了恶性循环,这种状况直到清代中期以后随着大规模改土归流和地方官府加大对贵州的经济建设,其财政收入增长之下这个形式稍微缓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代贵州省有多穷,一半多的财政收入都要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