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常识 » 江口种好绿茶,荒山变金山
TUhjnbcbe - 2025/6/13 0:27:00

巍巍梵净,云海翻滚。云雾缭绕武陵山,长出的铜仁茶,仿佛得梵净仙气之浸润,气、味自成一派,而江口,产出的茶“独受其宠”。

“赶紧采,趁天气好。”9月的清晨,走进怒溪镇骆象村,站在骆家坡顶上俯瞰,被一场秋雨浸透了的茶园,云雾缭绕,一阵微风吹来,淡淡茶香沁人心脾。

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茶园里,村民正在采摘茶叶

在贵州江口骆象茶园有限公司的茶园里,30多名茶农正背着竹筐,排成一字形,采摘秋茶。

“秋茶也能卖个好价钱,一叶也不能丢。”骆象村党支部书记,茶园负责人杨茂华说,每年的春茶、夏茶,都要加工为碾茶,秋茶则加工为红茶和大宗茶,不仅能卖出好价格,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骆象村,位于怒溪镇东南部,国土面积2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亩,林地1.9万亩,荒山亩,辖24个村民组总人口户人。

年,该村开始种植茶业,如今,已从最初的多亩,发展到1.3万亩,人均3亩茶,户均12亩茶,可摘采面积1万亩,每亩均产值元左右。

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茶园里,村民正在采摘茶叶

“村里9%的家庭购买了小车,多户新建了小洋房,还有不少村民到铜仁、江口县城购房。”杨茂华谈起种茶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很是兴奋。

然而,10多年前,骆象却是另外一番不堪回首的景象,贫穷与荒凉、落后与封闭,是人们跳不出的怪圈和噩梦。

“骆象田大丘,三年两不收;一到冬天无事做,围着火坑烤红薯;合作医疗收不齐,开学时季锁眉头。”这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茶园里,村民正在采摘茶叶

年,正值江口茶业发展起步期,全县开始大面积发展茶业,而骆象村也抓住了这次机遇。

当年,杨茂华转让了自己的运输车,响应政府号召,回村发展茶业,紧紧抓住江口县委、政府把茶业作为怒溪主导产业的机遇,带领村民种植起龙井、福鼎大白等亩茶叶。自此,骆象的茶业发展就没停下脚步。

年,该村注册了怒溪镇第一家个体专业合作社——贵州江口骆象村茶业专业合作社。同时,出资万元,新建了骆象村茶业加工厂,当年茶叶销售额近30万元。

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茶园里,村民正在采摘茶叶

如今,通村组、通组路、产业路路网交错,每到采茶时节,大、小卡车在茶园里来回穿梭,成为村里丰收时节最亮丽的风景。

年,骆象村与贵茶集团签订长期(碾茶)合作协议,这不仅意味着该村亩大坝年产量上千吨的茶叶销路有着落了,也打通了黔货出山的致富通道,让当地老百姓更好发展茶叶,吃下“定心丸”。

“块钱一天,一个月能拿元左右。”在骆象村集体经济茶园里,该村石民组76岁的彭树云开心激动地说:活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茶叶,给大伙带来这么大的变化,而自己则是全村0多受益人之一。

土养茶,茶养人。

目前,骆象村每年春、夏、秋茶产量达吨左右,产值多万。同时,已建立起6家茶叶加工厂,加工设备台。其中,名优茶生产线4条,大宗茶生产线2条,碾茶生产线3条,年产量可达吨,成为名副其实的“茶业村”。

骆象之变,是江口县茶业发展给茶农带来红利的生动缩影。

江口县万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坪山茶叶种植基地里,茶农正在采茶

近年来,江口县已经发展茶业15.97万亩。仅今年,该县茶叶年产量预计达1.09万吨,年产值预计10.1亿元,带动当地8.5万群众通过茶业实现稳定增收。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济

编辑陈刚

编审文叶飞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口种好绿茶,荒山变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