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问答 » 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不负人民民生
TUhjnbcbe - 2024/10/26 17:17:00
中科公益爱心 http://www.txbyjgh.com/axhd/1983.html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喜讯传来,上下欢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贵州篇章。  
  这是一份初心的坚守,人民至上铭刻于心,民生福祉温暖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广大干部铆足干劲,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凝聚起山乡巨变的磅礴力量,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旧面貌,遥不可及的千年梦想逐渐变为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医院和铜仁医院党员志愿者组建义诊队来到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兴隆村、长华村、洪家湾村,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胡攀学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这是一场接力的奔跑,民生底线越守越牢,砥砺奋进步履铿锵。
  贵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牢记嘱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贵州有多穷?多年前,明代郭子章的《黔记》将贵州列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
  “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年,全省贫困人口仍有多万,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艰巨繁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牵挂着贵州贫困群众冷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在遵义枫香镇花茂村,总书记与群众拉家常:“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要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年2月3日至5日,农历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深入农村、超市、社区等地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省上下,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与贫困抗争,与困难作战,奏响新时代贵州最强音!
  昔日“荒茅田”,今日“花茂村”。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以美丽乡愁为主导、以绿色发展为引擎、以留住人才为依托,完成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蝶变,实现了农业兴、农村富、农民笑的目标。
  乌江漾清波,苗岭舞翩跹。“现在来坐船游览江面的游客越来越多,一天能接待上百人。”春暖花开,一批批游客走进黔西县化屋村,驾驶游船的村民尤荣文忙得不亦乐乎。地处乌蒙大山里的化屋村,是乌江源百里画廊的“闪光点”,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优势,不少村民实现创业就业,吃上了“旅游饭”。  
  “我们永远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永远感恩党中央。”从磅礴乌蒙到千里乌江,从古朴侗寨到秀美苗乡,全省干部群众激情高、动力强、信心足。

2月21日,成贵高铁毕节站“务工专列”动车组列车出站。(罗大富 陈曦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苦干实干
  奋力书写“千年之变”
  民生保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基。“十三五”以来,贵州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补齐交通、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短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跑赢经济增速,义务教育全面覆盖,医疗卫生能力全面提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交通之变,从十万大山到如履平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公里,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万人次,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世界高桥前名中,有48座在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惠及万农村群众,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今天的贵州,天堑变通途!
  收入之变,从“人无三分银”到“腰包鼓起来”——贵州积极创新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把就业优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到年的元。
  民生之变,从“温饱不足”到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多年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打开“希望之门”;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应保尽保、应资尽资、应报尽报;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万户;全面解决万人次农村居民和.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千年水困得以破解。  
  行之所至,处处沧海桑田,旧貌变新颜。一个个富美乡村点缀其间,一张张百姓笑脸灿若桃花,贵州儿女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艰苦卓绝、煌煌赫赫的“千年之变。

印江自治县坪兴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人们在广场上晒太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左禹华 摄 贵州图片库发)

提升成色
  民生实事暖透心窝
  沿河十二盘,山路弯又弯,大山入云端。
  “山高水浅石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吃粮靠救济、穿衣靠救助、用钱靠贷款。”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十二盘村曾是当地有名的“三靠村”和“光棍村”,几句民谣道出了曾经的贫穷与困苦。
  举目皆山,那就念好“山字经”。十二盘村抓住机遇,按照“靠山、养山、治山、吃山”发展方向,向石漠化宣战。在植树造林的基础上,栽培经果林、大力发展“吹糠见米”、经济价值高的西瓜和地瓜等经济作物,助推乡村振兴。
  “现在吃穿不愁,日子是越过越甜美!”村民肖永先依靠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创办了鑫兴李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0余亩山地栽培空心李,实现年产量20万公斤,产值多万元。
  千年追梦今朝圆!贵州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兜牢社会民生底线。
  在独山县阳光康养中心,81岁的五保户张国生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在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村民冯菊身经过“三重医疗保障”,不再为住院费发愁;
  在松桃自治县盘石镇桃谷坪村,以前长期人畜混居的花甲老人龙老成,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从环境卫生“钉子户”成为村里的卫生模范,还被推选为卫生监督员;
  在纳雍县宣慰街道宣慰社区,上小学六年级的张宏旭从曙光镇老家搬到城里后,生活学习条件大为改善。
  在正安县瑞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杨雷叔挪穷窝、拔穷根,住进了新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系列民生举措“大礼包”按下了民生改善“快进键”,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愿景正一步步实现。

年7月8日,在福泉市第三中学,移民搬迁学子在新修的足球场上踢足球。(肖伟 摄 贵州图片库发)

砥砺奋进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蛋糕、方便面、水、维权手册……2月23日,名黔南籍外出务工人员搭乘黔南州首趟农民工返岗复工专列,从都匀驶向广州等珠三角城市,一份份随行“爱心礼包”送到返岗农民工手上,温暖他们的返岗之路。
  “服务真的太贴心了,不仅安排专列送我们过去,到了广州也会有专车接,路上完全不用担心,心里热乎乎的。”来自独山县兔场镇的村民罗强已在广州务工3年,他暗下决心,到目的地后一定努力干活,多挣钱。
  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描绘了贵州“十四五”时期和年远景目标民生改善的宏伟蓝图——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让老百姓过上高质量生活。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所;提质扩能40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改造提升50个标准化养老院,新增1万张护理型床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着眼于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质量、更加美好,“十件民生实事”接续落地,贵州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开。
  “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年,一份反映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赤贫和饥饿的内参,惊动了中南海。
  凤凰涅槃,林茂粮丰。年,海雀村整体脱贫,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每一步跨越,都凝聚智慧心血;每一步跨越,都令人荡气回肠。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办,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巍巍娄山抒壮志,乌蒙磅薄鉴雄心。极目远眺,群山叠翠,枝叶摇曳,又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扑面而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覃淋

编辑韦倩

编审吴文仙李冰

1
查看完整版本: 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不负人民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