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搬迁群众安下心来,碧江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针对搬迁群众最关心的子女入学问题,扎实抓好校园建设、教师配置、简化程序、学生资助等方面工作,实打实改善搬迁群众子女受教育条件,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能上学、上好学。
铜仁市第四中学“思源班”课堂
年,碧江区在教育精准扶贫中,启动了“佑华公益基金”,在铜仁市第四中学开办了首个“思源班”,共吸收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学生共计50人。
铜仁市第四中学“思源班”学生在上课
据铜仁市第四中学校长兰才海介绍,“思源班”的50名学生,全部是精准贫困户的子女,都是碧江区的移民搬迁户。就读“思源班”的学生,一分钱都不用交,生活费、资料费、交通费全免,且学生每学期还能拿到补助。
现就读铜仁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的学生朱蓉碧,是首届“思源班”的学生,就读以来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温暖。
“我觉得“思源班”是国家给我们的一个大礼包,在学校我们只管安心学习,学校的老师对我们也很照顾,让我们内心感到十分温暖。”朱蓉感激地说。
铜仁市第四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讨
据悉,“思源班”学生在校期间,全部实行寄宿制管理,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学校都有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构建了一套“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管理机制。
铜仁市第四中学“思源班”学生在吃营养餐
据铜仁市第四中学九年级“思源班”班主任杨昌生介绍,从学习上来说,除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课程以外,对于有特长的学生,课后老师都会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从管理上,对学生的管理早晨实行晨检,晚自习我们也要进行晚检,检查每一个学生是否到校。对于周末要回家的住校生,严格经过请假销假制度,以便更好地跟踪服务好学生。
自年实施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以来,碧江区共吸纳了来自松桃、沿河、印江共计5万余人,灯塔中学全校名学生中有搬迁学生名。
易地移民搬迁户子女在课堂上认真听课
田林艳从沿河搬迁到灯塔街道打角冲安置点,谈及在新学校的感受感触良多。
“我现在的学校,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同学们对我非常的友好,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关照,让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灯塔中学学生田林艳说道。
灯塔中学教师开展课后辅导
此外,学校安排了专人对易地搬迁户子女建立了学生成长袋,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学校明确老师进行辅导和心理关爱。
据灯塔中学校长田萍介绍,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学校通过学校、家庭、社会、部门联动,做好管理上的无缝对接;在学习上,学校会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一对一、点对点地进行关心辅导;在生活上,设有专门的营养配餐师和严格的领导、教师陪餐制,在夜间还有生活老师关心、关护每一个学生,多举措为学生营造安定舒适的学习环境。
据统计,碧江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4所,有教职工人,—学年在校学生人。民生连着民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碧江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让城乡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雨露。(覃信林、李乐园)
来源:微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