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说甘肃天水是中华权氏最后一处共同的 [复制链接]

1#
湿疹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596237.html

中华权氏起源于商朝的武丁之孙,因权国而随姓,之后历经权县,在秦襄王时期,大将白起灭楚国后,把楚国吞并了的权县百姓强制迁往当时的甘肃显亲县叶堡村,数百年后,权氏重新雄起,成为了关陇地区的豪强贵族。

自此,在甘肃天水地区,留下了权氏家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痕迹,其中,权氏石造像作为那个历史时期证明权氏家族地位显赫,人丁兴旺的有力证据遗存至今,得到了众多文博馆研究员的研究追捧,为我们中华权氏解开天水权氏在秦晋时期的生存状况提供了很多的研究材料。

纵观很多的有关天水权氏研究资料,这篇由秦安县博物馆安俊维先生撰写的考古论文,最为全面和透彻,值得有志于研究家史的权氏宗亲慢慢啃读,也是权氏精英们茶余饭后,放松下来慢慢磨时间休息的好文。

这些石造像不是一代权氏出资建造的,而是几代权氏都有,只有贵族才有这个资格和资金来做这事情。数数看,这些已经出土的石刻中一共记载了多少位权氏先祖?

右下角刻字权洪

中古时期略阳权氏家族相关佛教石刻研究

作者:安俊维

(秦安县博物馆研究员,甘肃秦安)

[摘要】中古时期,佛教在陇右略阳(今甘肃秦安)曾经非常兴盛,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石佛塔、碑等文物。权氏佛塔造像现存10块,学界已经进行了图录整理、风格探究和铭文识读等工作。另有唐代的权氏墓志铭5块,文献内容完整,墓主生平事迹清晰。权氏佛教石刻造像刻制精美,且大多刻有发愿题记,历史价值很高。本文结合中古时期门阀氏族、地方豪族等研究,对略阳权氏家族佛教石刻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对其背后的历史信息试做一番探讨。

[关键词】中古;略阳权氏;佛教;石造像;关陇豪族;权德舆

[中图分类号】K.2A[文章编号]—()03—-05

一、相关概念

(一)中古时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对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是:上古、中古和近世。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但也有一定时段内局部区域的稳定和繁荣。以中古时期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时段受到了古代史学界的认同,并开展了家族史、宗教史、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绵延千载的封建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家族为这个超稳定结构的社会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而门阀政治、家族势力,是中古史中一个重点篇目。

(二)关陇豪族

在史学界,对“关陇贵族集团”的研究已有很多。“关陇贵族”与“关陇豪族”含义相近,地理范围上涵盖了关中和陇山东西的区域,在具体语境中又有所区别。“关陇贵族”更侧重于军功和宫廷政治、上层政治。关陇豪族更能体现出关陇贵族在地方上的势力,能够反映出他们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

检索文献,陇右地区的豪族主要有:陇西乞伏氏、辛氏,略阳苻氏(氐)、吕氏(氐)、杨氏(氐)、权氏,天水杨氏,南安姚氏(羌),安定皇甫氏等等。在中古时期,史籍中还有“凉州豪族”,凉州的范围包括今天甘肃全省,也涵盖了陇右地区的豪族。

(三)略阳权氏家族

略阳郡原为曹魏广魏郡,西晋泰始(--)中改名略阳郡,以属县名命名,至隋开皇三年()废,存在时间约余年。甘肃秦安是古略阳之地,郡置在秦安陇城镇。略阳权氏的祖先在春秋时期居住在汉水流域,秦灭楚之后,权姓作为大姓豪族被秦朝迁置到了略阳,从此定居下来,居住了上千年。至前秦时,权氏家族中的权翼,是辅佐苻坚的大臣。至北魏时期,统治阶级对佛教大力提倡。—年代,佛教在北部中国很是流行。但秦安境内北魏时期的佛造像很少。

秦安境内出土的石佛造像,主要为西魏至隋这一时期的。主要出土地点有:陇城乡、新城村、郭嘉乡邵庄村、寺咀村、王尹乡张底村、兴国镇邢泉村、下王峡等,分布广泛,足见当时佛教的繁荣兴盛。这和当时世家大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西魏、北周时期权氏造像塔及造像碑

(一)西魏时期

拓跋部于年建立了北魏。年,北魏统一万方数据了中国北方。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模仿汉族门阀,确定了依门第选官的制度。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宇文泰为西魏关西大都督、略阳公。此后略阳一带再无大的战事。西魏时,陇右的立寺造像活动兴盛。佛龛普遍宽大,造像多数形制规整、质感厚重、雕琢精细、潇洒飘逸,在继承北魏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与创新,佛及菩萨面相较消瘦、均呈现出母性与智性,与当时皇家的麦积山石窟造像一脉相承。同时,西魏是关陇贵族集团发端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的权氏族人有权翼、权宣褒、权宣吉、权干城等。权宣褒、权宣吉是权翼的两个儿子。人物事迹详见后。

1.西魏大统二年权氏石造像塔

年出土于秦安县南部川区吴家川,为5层石塔,通高厘米。最下层为方形基座,侧面刻有“大统二年岁次口口”之句。冯国瑞先生收藏有拓片,用毛笔题跋,后捐赠给麦积山石窟。经文静、魏文斌考证,第三层塔身和基座为西魏时期的,造像时间为西魏大统二年,即公元年,属西魏早期的作品。①这座造像塔为权丑仁兄弟出资为全家大小祈福所造,供养人多姓权,有11人。也有少量吕姓和王姓的。权姓和吕姓为姻亲关系。吕姓为略阳氐族,淝水之战后,吕光在姑臧(武威)建后凉政权。在略阳本籍的吕姓族人在西魏一度被赐姓“宇文”。

2.西魏大统十二年()权旱郎造像碑

秦安县出土,具体位置不详。现存甘肃省博物馆。高厘米,宽67.5厘米。碑身体量高大。碑的下半部分分四层,其中上下两层雕刻有供养人,中间两层为车马出行图,供养人合计有25人。碑身共有三处题刻,为供养人姓名和发愿文②,其中共有权旱郎、权帛郎、权敬郎等权氏族人13人。权旱郎、权帛郎、权敬郎应为同辈兄弟。权旱郎的嫂子为吕妙香。

3.权氏造石塔残件

秦安县中山镇张湾村圆通寺出土,残高22厘米,残宽18厘米,厚8厘米。凿刻于北魏至西魏。石塔较完整的一面刻有佛教经变故事,侧面刻发愿文“略阳郡藏善荣权洪??比丘安海权口??”(如图)除实物外,地方文献也有记载。碑文中提到的权氏人物有两位,一人为权洪,另一人即安海之后的“权口”,因碑刻破损,姓名不详,应也是比丘,即出家修行的和尚。

4.麦积区石佛镇石佛像

现存天水市麦积区石佛镇石佛寺。石佛是从上游葫芦河秦安段吹至石佛镇,被当地村民打捞上来,供奉起来。石佛背后有铭文,字迹大多漫漶不清,残存可辨的有30余字,记录了4位权氏家族的人物。据麦积区博物馆汪明先生考证,其中一位是权景宣。③权景宣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朝代。他远离略阳本籍,长期在外征战。权景宣还担任过“州大中正”和尚书祠部等文职官位。他是否信仰佛教,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他本籍中的族人信仰佛教则是可以肯定的。同时代的佛造像有:甘肃省秦安县博物馆现存西魏大统四年()造像塔,据张元元考证,有3处铭文,为不同时期先后镌刻,但没有权氏人物题名。④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刘坪乡任吴村出土的西魏石碑上镌刻人名为吕氏之后,如吕光之子吕绍,侄子吕超。

(二)北周时期

北周与北齐分峙于中国北方的东部和西部。北周在后期实力超过北齐。这一时期的权氏族人主要有权昙腾、权景宣、权彦、权景晖、权景略、权如璋、权如玖、权超、权袭庆、权武等。

1.天和元年造像碑

该造像碑出土于秦安县云山镇追远寺,原碑已佚,县志录有发愿刻文。《天水县志·地舆》载:“天和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迁州前长史别驾、柱国蔡国公府参军权彦,弟、陇右府参军景晖等,为其弟景略造石浮图碑记等文。”天和是北周的年号,天和元年是年。碑文中出现的权氏族人有权彦、权景晖、权万方数据景略。权彦是北周蔡国公宇文广(字乾归,宇文导子)手下的参军。权景晖是陇右总管府的参军。他们都属于中级军官。

2.北周建崇寺造像碑

秦安县郑JlI出土。高,宽53厘米,呈三级造型,现藏于陕西碑林博物院。该碑有铭文⑤。宇文建崇,原名吕建崇,为辅国将军中散都督开国子,后被宇文泰赐姓“宇文”。寺院以吕建崇的姓名冠名。从造像碑形制和碑文内容可见建崇寺非常宏丽,是当时的一处大寺院。但建崇寺不见于明嘉靖《秦安志》记载,可见在嘉靖时期此处古寺已经荒废了。碑文中提到的吕建崇的弟妹权常妙、佛弟子权法超,都是权氏族人。

3.诸邑子造像碑

也称“诸邑子石铭”,现存于秦安县中山镇吊坪村关帝堡。南北朝时的佛社实际上是佛教寺院的外围组织。诸邑子造像碑是由邑头发起、组织。该碑是秦安的权、吕、王、仵等信众与僧人共施功德而作。据张铭、魏文斌根据造像风格判断,此块石碑当凿刻于北周保定至建德三年(—)。上面镌刻有秦安的权、吕、王、仵等姓约20多位供养人。仵姓比较罕见。后世也没有再记载,应是搬迁,或是改姓了。这个地方也应该是这四个家族都方便来的地方。可以说,能够辐射到这四个家族的居住地。

4.权道奴造像碑

秦安县境内征集,具体出土位置不详,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凿刻于年。从碑文可以得知,权道奴担任过“都督南安郡守”,爵位是“阳县开国伯”。权道奴的父亲叫权阿驴。以“奴”为名,在中古时期比较多见。如刘裕叫“刘寄奴”,李白的儿子叫“明月奴”。而“阿驴”似乎是个小名。显示出权阿驴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起文雅的大名。

5.王文超造像碑

从秦安县新化乡(今秦安县城东)征集,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凿刻于北周保定四年()。碑文内容勾勒出了王氏家族的辈分、姻亲人物关系等。结合《建崇寺造像碑》的内容,可以得知,王文超的姐姐叫王僧姿,是吕建崇的庶母。王文超的妻子叫吕阿口。王姓和吕姓互相通婚。对“权杏保小妹夫权口仁、权阳仁”的解读:对已嫁女子以夫家姓氏相称的习俗,大致在汉魏之际构成雏形,到南朝末期蔚成风气。权杏保,应是王杏保,嫁给了权口仁,从夫姓。权口仁、权阳仁与权丑仁应是同辈。

6.王令猥造像碑

出土于今天水市张家川县,张家川县与秦安县相邻,造像碑出土的位置在北周时应属于略阳管辖范围内。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年代为北周建德二年,即年。形制特点与诸邑子造像碑相近似。供养人有王、梁、权等家族。权姓人物有权男婴、权影晖、权子晖、权贤晖4人。这几位权姓族人皆不见于史籍记载。

7.武山水帘洞相关壁画

第11号洞窟壁画,榜题有“佛弟子权之女供养”、“佛弟子权口口供养”“佛弟子莫折永妃一心供养”。这幅组图保存比较完整,为北朝原作,从题记中可以看出这座窟龛是权氏与莫折氏的功德窟。⑥莫折氏为羌族。武山水帘洞与今天的秦安县相距约70多公里。权氏家族为何会在水帘洞供养呢?权氏家族与武山这边的豪族有姻亲关系,这种可能性极大。北周以后,略阳石窟石刻衰败,百姓多供奉小型的金铜佛造像。

三、隋唐时期权氏墓志铭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二个统一、繁荣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东西文化、南北文化在此时得到了一次充分的、深度的交融。这一时期的权氏族人主要有权毅、权皋、权德舆等。最杰出的代表是权德舆,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一位政治家。从他身上体现出权氏家族从北朝以军功显贵到以文学、科举显贵的转变。权氏家族迎来了又一次繁荣兴旺的高峰期。现有唐代的略阳权氏家族人物墓志铭铭文5篇,文献内容完整,墓主生平事迹清晰。权德舆撰《唐故东京安国寺契微和尚塔铭》⑦,是权德舆为他的一位堂姑姑写的。这位契微和尚自幼向佛,十五万方数据岁出家为尼,精通《楞伽经》。她的弟子比丘尼惠操,是她的侄女,也是权姓。在这篇文章中,权德舆表达了自己对佛教和佛学的认识,由此体现出佛学思想对他的影响。

另有《唐睦州桐庐县丞柳君故夫人天水权氏墓志铭》《唐故灵武节度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京兆韦府君墓志铭》《鄣坊节度使推官大理评事唐君(款)墓志铭》《再从叔故京兆府咸阳县丞府君墓志铭(蓝序)》四篇墓志铭。结合正史文献,可以得知:唐代,权氏家族更加兴旺,成为高门望第。权氏女子嫁给的人有京兆韦氏、河东柳氏、廊坊节度使推官大理评事唐款等名门大姓。

在据明嘉靖《秦安志·地理志》记载,秦安县有权氏家族墓,曾出土过有“权德舆”、“权德奂”字样的墓志铭。而唐以后的权氏人物墓则很少见。留在本籍的族人多不显于世。从唐代开始,很多权氏后裔入朝为官,或者当了大将后迁到了长安、洛阳、江苏等地。

四、略阳权氏家族相关问题

(一)权氏的族属

赵世金、马振颖《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北朝供养画像浅析》对权氏家族的族属尚不能肯定,持存疑态度。曾晓梅,吴明冉集释的《羌族石刻文献集成》鳓’将权氏碑刻纳入“羌族石刻”,认为权氏为羌族。魏文斌、吴红《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北周供养题记反映的历史与民族问题》依据“休官”的描述认为权干成是氐族。笔者认为,权氏是汉族,不是羌族。这从权氏后代权德舆的记录中可以得出。尽管权氏和氐族吕姓通过婚,但其主体是汉族。吕氏家族最后也都汉化了。

从姓名来分析,权氏家族在名字中使用相同的字来区分辈分,如“景”字辈、“仁”字辈等等。但在较早时期未有明确的世序辈分传世,直到权德舆诗文集写下很多文章,我们能够从他开始向前追溯到其中的十几代,向后有几代。所以,在研究权氏家族历史时,权德舆是一位重要的节点人物。

(二)石刻的地理分布

石窟、佛寺与丝绸之路古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多半位于古道旁边或附近幽静的山谷中。秦安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关陇大道秦安段约22公里。不过境内黄土深厚,不宜开凿洞窟,所以寺院和小型石佛塔非常盛行。现已知有确切的出土地点有:中山镇张湾村、云山镇追远寺、兴国镇郑川村、吴家川等,张家川,广泛分布在山区和平川地区,足已见当时权氏家族人口众多,居住地也很多,散居在略阳各地。略阳权氏题刻中涉及到的寺庙有还缘寺、圆通寺、建崇寺等。这些寺院早在明朝嘉靖胡缵宗修《秦安志》时已经颓败了。

(三)家族与王朝的关系

豪族,是关陇贵族集团中的地方实力派,相对远离上层冷酷的政治争斗。权氏家族作为地方豪族,是比关陇贵族的资历更老的土著,他们还参与了朝廷的军政事务,有很多四方征战的族人,或入朝为官的族人。而略阳是他们的本籍,在本籍的族人多信仰佛教。略阳氐族杨氏,被迫迁徙或自己主动迁徙,动荡不安。例如,氐族杨氏在仇池国建立时,约年,举族南迁了。

后来,年,后仇池国重新占领了略阳、陇城等地,又回迁了一部分。又如,年,刘曜迁秦州、略阳大姓杨、羌族千余户于长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略阳权氏家族躲过了很多政治风波、宫廷斗争,在秦安本籍长盛不衰。由于朝代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权氏家族的很多人物曾分别出仕过或效忠过不同的政权,经历了数个朝代。例如,权翼,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公元四世纪晚期。

当时,枋头集团和滠头集团是两个重要的政治力量,最终分别建立了前秦和后秦。权翼早期曾追随羌族姚氏,时间长达,且经历了东迁、降晋、降氐族符氏等一系列重大变动。最终,成为苻坚的重要谋臣,参与军机要事。可惜苻坚的赫赫武功只是昙花一现。为了生存,为了家族发展,最终权翼选择了投降后秦政权。当然,他最早跟随的就是姚氏滠头集团。他在后秦政权中的活动,史载不详。权氏家族的人不属于“八柱国”中的一员,但是家族成员担任过“柱国将军”的属官,如权彦。

(四)宗教意识与家族观念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迸一步东传,和本土中原文化深度地交融,最终形成了庞大的汉传佛教体系。佛教中国化的显著特征是将孝道融进了佛教的思想。这使得佛教在中国有了更多的信众。西魏初年,权氏家族有举族信佛的特点,供养对象多为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部分权氏族人信仰佛教,是居士,甚至是僧人,如碑刻铭文中出现的有佛弟子权法超、佛弟子权仕宾、权德舆的族姑契微和尚。但是,出家的族人并未和世俗的家庭完全割裂开,而是有来往。在家的族人也会参与佛事活动、供养寺院。有些体现出以一家为主、数家联合供养的特征,

如大统二年权氏石造像塔,是由具有姻亲关系的权、吕和王姓为成员的邑社组织共同供养。

(五)联姻

钱穆先生认为匈奴的汉化最早,鲜卑族的汉化最深,其次是氐族0噌卑族的宇文部、氐族符氏、吕氏汉化程度都很深。在刀光剑影的杀戮中,权氏与少数民族早期的联姻是务实之举。后期的联姻则是情感深厚,互相依赖。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在逐渐缩小。例如,符氏、吕氏、杨氏、王氏已经改为汉姓了,且接受了很多汉族儒学文化,最突出的代表是符坚。从权氏家族相关佛教石刻铭文中可以看出,权、吕、王、仵等姓之间相互通婚,姻亲关系纵横交织。在共同的政治利益、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华夷家族之间的联姻,使得混乱的北方在走向民族融合、合作共处。

总之,尽管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权氏家族的相关信息,但空白点和有争议的地方仍然很多,留给文物、历史、文献方面的学者去研究。很多历史人物生卒年不详,只能大体知道他生活在几世纪,在某某朝担任过某某职。很多人物,例如中级军官,没有载入史册,但是碑刻上有,所以,文物能够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研究文物,探索其背后的历史信息会刷新史学界已有的认知。这也是研究相关碑刻的意义所在。将这些材料考证、辨析、详查,统领起来,才能建构起一个家族史研究的个案。

[注释]

①文静、魏文斌:《甘肃馆藏佛教造像调查与研究(之一)》,《敦煌研究}年第4期,第35—36页。

②张铭、魏文斌:《甘肃秦安“诸邑子石铭”考析一甘肃馆藏佛教造像研究之三》,《敦煌研究}年第5期,第52-62页。

③汪明:《石佛镇权氏石造像题记简考》,《敦煌研究}年第5期,第75页。

④张元元:《浅析秦安县博物馆馆藏西魏石造像塔》,《丝绸之路}年第14期,第17—18页。

⑤张铭、魏文斌:《甘肃秦安“诸邑子石铭”考析一甘肃馆藏16佛教造像研究之三》,《敦煌研究}年第5期,第52~62页。

⑥赵世金、马振颖:《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北朝供养画像浅析》,《西夏研究)}年第2期,第98—页。

⑦[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北京:中华书局,年,第页。

⑧曾晓梅、吴明冉:《羌族石刻文献集成》,北京:巴蜀书社年,第页。

⑨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